今年頭2個月,各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大多舉行了促進“十三五”投資增長的會議,要求補充基礎設施的短板,加快供給側改革等,引進重大項目。目前,各地提出的“十三五”投資項目數額也普遍比較大。
如果用數據來梳理,2016年1-2月整個中國經濟有頗多的亮點:房地產市場火爆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(xù)同比增長,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企業(yè)實現利潤總額7807.1億元,同比增長4.8%。這是該數據在連續(xù)多個月的負增長之后,再次出現了正值。
而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測算,1-2月21發(fā)展指數為14.12%,出現兩年以來的峰值。這也是自2014年7月以來,該指數首次回到兩位數,比去年12月的7.61%幾乎上升一倍。
多個數據說明,中國經濟已經暫時企穩(wěn),這對于悲觀的市場情緒來說,無疑打了一劑強心針。
不過,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分析師了解,1-2月21發(fā)展指數回升的主要原因,與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41.1%有關。換句話說,這一指數回升的持續(xù)性還有待觀察。
未來,中國經濟的中長期走向,仍然取決于改革和去杠桿的速度。
21發(fā)展指數重回兩位數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元年。根據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今年中國要穩(wěn)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,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(qū)間,以達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.5%-7%,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%左右,城鎮(zhèn)新增就業(yè)1000萬人以上,城鎮(zhèn)登記失業(yè)率4.5%以內的目標。
而2016年1-2月份,中國經濟出現了開門紅。根據測算,1-2月21發(fā)展指數為14.12%,創(chuàng)下2014年7月以來的新高。
在指數反彈的背后,是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保持較快增長。
21發(fā)展指數由全社會貨運量、全國工業(yè)用電量、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、廣義貨幣(M2)4項內容構成,權重分別為25%、20%、25%、30%,以用于觀察經濟走勢。
數據顯示,今年1-2月份全國水路、鐵路、公路貨運量(基本等同于社會貨運量)同比增長為0.7%,這一數字是2015年4月以來的新低。同時,今年1-2月份工業(yè)用電量的增速為-2%,已經持續(xù)5個月為負數。1月廣義貨幣(M2)余額同比增速為14%,2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增速是13.3%,整體也保持相對穩(wěn)定。
但是,1-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27443億元,增長高達41.1%。這一數據,是2013年6月以來的最快增長。
換句話來說,1-2月21發(fā)展指數能達到14.12%以上的數字,其中7成是由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對指數的貢獻導致。
過去多年,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增速在頭2個月一般比較穩(wěn)定,但今年卻出現了突飛猛進。
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了解到的信息,今年頭2個月,各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大多舉行了促進“十三五”投資增長的會議,要求補充基礎設施的短板,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,引進重大項目。目前,各地提出的“十三五”投資項目數額也普遍比較大。
與此同時,根據相關計劃,2016年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長10.5%左右。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2016年1-2月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38008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10.2%。這些數據比2015年要高。
不過,新開工計劃投資增長如此迅速,如何轉化為實際投資,仍要解決很多具體問題。另外,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后有無更多的后續(xù)項目跟上,也有待觀察。
民間投資增速待進一步撬動
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,今年全年要實現投資快速增長的難度仍很大。主要原因是,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工業(yè)投資,還是基礎設施投資,仍面臨太多的具體問題。
首要的問題就是,資金如何解決。
目前,全國和各地的“十三五”投資規(guī)劃藍圖很大。僅僅以鐵路投資來看,未來5年計劃新增高鐵1.1萬公里,加上普通鐵路建設,以每年需要耗資8000億元計算,未來5年需要投資4萬億。再以水利短板領域的建設來看,5年也有望達到4萬億投資。另外,環(huán)保投資“十三五”期間可能要達到20萬億左右。近期,全國農村電網投資改造啟動。所有這些,都表明投資在“十三五”時期有望保持一定的速度。
但是,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了解,投資加快主要依靠民間資本。2015年,政府投資占全部投資比例只有3成多,如果沒有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,全社會投資難以確保10%以上的增速。
但從最新的數據看,民間投資增速并不樂觀。1-2月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3420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6.9%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的比重為61.6%,相比過去幾年出現下降。上述增速,也低于2015年全年10.1%的速度。
為什么民間投資增速放慢?這與目前大量投資領域回報率低有關。
比如,目前房地產投資過剩嚴重。在建、拿地待建以及建完未銷售的庫存面積,據機構預計有100億平方米,這可以解決3億人的住房問題。這個數字超過了2020年新增1億農民工變?yōu)槌鞘惺忻竦男枨?,以及西?億農民工就地轉化的需求。
因此,盡管2016年1-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9052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3.0%,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個百分點,但是從長期看,“十三五”時期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。目前,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壓力仍大。
在工業(yè)領域,不只是鋼鐵、水泥、煤炭等過剩,包括手機、汽車以及筆記本電腦,都存在過剩的跡象。比如,2015年全國智能手機產量是13.9億臺,5年時間可以讓全球每人一臺;筆記本電腦產量為3.1億臺,4年時間可以讓全國每人一臺,汽車產量為2450萬輛,5年新增1億輛。盡管有出口,以及國內居民升級換代的需求,但是也無法解決這樣龐大的產能。
投資存在巨大新增空間的是短板領域,比如環(huán)保、軌道交通、城市地下管網、水利等。但是這些領域仍然需要完善進入的規(guī)則。比如地下管網建設,涉及到各地政府需要編制新的規(guī)劃,同時協調不同的部門。
如果希望民間投資不斷增加,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:首先是經營權,其次是盈利。民間投資希望進入的領域很多,但是很多領域仍然未放開。
下一步,刺激民間投資不斷增長升,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。